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近年来,兴山县水月寺镇晒谷坪村立足本地资源,依托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,引进大米加工生产线,持续做强优质水稻特色产业,全力打响晒谷坪村冷水米特色品牌,推动群众增收致富、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,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
11月12日,记者在水月寺镇晒谷坪村的村级大米加工厂里看到,稻米加工设备飞速运转,生产车内弥漫着浓郁的稻米香。工人将脱壳的大米进行打包、封装,经过多道流程,一粒粒莹白的大米完成了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。

据了解,晒谷坪村平均海拔1000米,昼夜温差大,当地种植的高山冷水香米生长周期长达145天,米粒饱满、口感软糯。但长期以来,由于村民分散种植、缺乏统一管理和销售渠道,面临着“丰收不增收”的困境。

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,村“两委”积极引导乡贤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,搭建起“抱团发展”的桥梁。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冷水香稻种植合同,实行统一规划、统一管理、统一加工、统一包装,并设立2.6元一斤的收购保底价,为农户的收益提供稳定保障。2024年,村里投入32万元引进一套大米加工生产线。这条生产线涵盖去壳、碾米、抛光、分级、色选、精米成型、打包等完整工序,一天可以对4万斤稻谷进行精细化加工处理。

兴山县土疙瘩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世荣介绍:“目前,我们晒谷坪村冷水米从育苗、种植到加工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。我们水稻产业每年用工1000多人,务工费用13万多元。”

随着高山冷水米的品质稳定性、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,今年,该村重点发展500亩优质水稻,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。


水月寺镇晒谷坪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邹学晶说:“晒谷坪村重点发展冷水米产业,延伸加工链、开发衍生产品,拓展销售渠道,推动线上直播与线下进商超相结合,带动群众增收,壮大集体经济。”
记者 | 覃怡
通讯员 | 向斌 刘丛天
编辑 | 郝小芳
编审 | 张雅莉
终审 | 吴健
